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重点推荐:2016年考研复习技巧、2016年考研复习攻略、2016年考研复习心得、考研复习备考攻略、考研复习常见问题解答、2016考研复习历年试题考什么、2016年考研复习内容和2016年考研复习经验注意事项等信息,为方便您随时了解相关考试信息,请收藏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
这本书不用怎么看!
我不知道这句话会戳中多少过往好汉的泪点,但我还是调皮地把它摆在台面上来。说“这本书不用看”的人存在两种可能的逻辑:一是这本书他自己看过,觉得价值不大;二是这本书他自己压根没看,也是听前人说。
就前一种情况而言,斯以为不管这本书究竟好不好,至少他考上,他看过,所以你也应该乖乖地看吧!没准书中某些精华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说者的脑海中,只是他自己未曾好好发觉呢!而后一种情况,则更不具有说服力,沿袭他人的理论,未经过自身实践便盲目给出判断和定论的行为,那是耍流氓。
落榜者的教训纯属无用之谈?高分前辈的意见就一字千金?
我见过一些天真无邪的言论:初试分高的能力一定不差,复试分一般也可以!初看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别人没凭关系、没凭长相拿到了高分,那不是实力是什么?
但麻烦大家好好研究一下历年录取情况:所谓的初试顺数第一与倒数第一者之间的分数差有多少?这里面的落差有多少是由于政治英语的拉分造成的,有多少是因为两门专业课拉分造成的?
譬如第一名的政英高出平均成绩的10分,但专业课平平;而最后一名同学的政英刚滑过及格线,但专业课考了高分,从而逆转了被刷的局面。那么,你如何评价所谓的“实力”或“能力”?标准在哪?
譬如:英语学得牛,确实是一大优势,但考新传的人,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在哪方面?如果是英语,那何不直接去招收大批的英语专业学子呢?当然,我是以极端情况作了假设和推理,但诸位不妨照此思路去琢磨一番真实的数据。
此例只想说明:你备考在英语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英语牛人做指导;在专业课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专业牛人做指导。妄图在任何录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领域的绝对正确经验,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有些时候,我们的眼光过于关注成功者的经验谈,而对一时失败的人为何失败的原因置之不理。成功固然值得学习与尊崇,但我们不要忘了:
第一,任何一场考试对人才的遴选,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数线几分从而过了初试,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几分,从而遭残忍的淘汰。你如何就此划定失败的经历一文不值?
第二,从必然因素看,导致失败的众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我们自身在备考的过程会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发觉,听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辙?相反地,看到了别人尝试过的方法不合适,走过的路不正确,而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是否就可以在这一点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呢?
归根到底,费尽心思说这么多,只是想让诸位在复习的过程中,多留一份心,切勿空信某些言论,切勿盲目跟风。包括我这篇文章,我同样尊重你质疑的权利。
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的小编们根据网民搜索习惯第一时间公布了考研考试资讯、考研报考指南、考研复试与调剂、考研英语、考研政治、考研数学、考研专业课、考研综合复习指导、考研招生推荐等相关资讯,给考生朋友们提供学习和参考,祝考生朋友们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