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快递网是国内领先的B2M2C教育培训网上信息平台!

首页 | 分站加盟 | 课程发布 | 最新课程 | 最新机构 | 培训专题 | 全国分站 | 帮助中心

考研分数线_考研成绩查询_考研时间_求学快递网

考研万提库
您的位置:求学快递网 > 考研专题 > 考试资讯 > 新生必读 > 2017年考研择校需了解12方面信息 - 正文内容

2017年考研择校需了解12方面信息

2017年考研择校需了解12方面信息

 

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重点推荐:考研新生必读考研常识考研报名条件何时开始准备考研比较好考研招生简章考研时间什么时候可以报名考研考研专业目录考研参考书目等相关资讯,让考生朋友们可以提前准备考研,取得好成绩。


  最近不少同学在微博上咨询各类专业择校的问题,到了现在在合格阶段,择校择专业的确是要事,要抓紧定下来。下面就综合来谈谈考研择校的问题,考生需从12个方面的信息来着手分析,17考生还没定好目标的要注意了。


  1,质量高低


  在质量高的单位可以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时间不会被浪费。判断质量通常可以看这几个方面: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学术成就等。


  2,名气大小


  名气其实往往是质量的一个外在评价指标。而且,名声很大的单位,有利于研究生开展研究,也有利于以后的就业。


  3,竞争态势


  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远近的缘故,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可能相差很大,竞争态势也就高低不同。结合自己的实力,可以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最终报考目标的确定,其实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综合。这当中牵扯到的因素交错繁复,头绪太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选择还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在校生而言,选择就难了,一般有四种情况,按照难易顺序分别是:


  1,本专业本校报考


  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


  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3,跨专业本校报考


  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跨专业跨校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有两个关键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一般来说,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


  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


  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


  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以上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最后,在这四种模式中到底如何选择呢?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必须考虑的兴趣、爱好等,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如果你本科就读于名校热专业,那么建议还是准备本专业本校报考吧。如果专业不错,学校一般,可以考虑第二种;反之,则考虑第三种。万一专业、学校都不满意,则不要惧怕背水一战。


  二是结合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本校本专业太热,竞争对手太多,就不妨换个学校或专业试试。如果自己确实很有实力,信心十足,那么跨校跨专业也无妨。

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的小编们根据网民搜索习惯第一时间公布了考研考试资讯考研报考指南考研复试与调剂考研英语考研政治考研数学考研专业课考研综合复习指导考研招生推荐等相关资讯,给考生朋友们提供学习和参考,祝考生朋友们顺利通过考试。


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重点推荐:考研动态考研新生必读考研常识研招专业研招单位考研招生简章等最新考研信息,让您轻松备战考研!


相关推荐

致2017考研人
教育部考研最新招生规定

最新考研资讯

热点专题

教育部考研招生管理规定

关于本站  诚征英才  广告服务  招生服务  免责声明  分站加盟  VIP会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记事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7 粤ICP备14009694号 www.studyem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881796407@qq.com 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