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重点推荐:考研专业课大纲、2016年考研专业课考试性质、考研专业课考试形式、考研专业课考查内容、考研专业课试卷结构、2016年专业课最新考试资料、历年考研专业课资料、考研专业课重点规划等资讯,给考生朋友们参考。
3.5)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3.6)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4)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4.1)总体研究与设计;
4.2)内容研究与设计;
4.3)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
4.4)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4.5)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
4.6)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
4.7)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12.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的每一项工作(陈列、讲座等),因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活动方式、举办时间和所适合文化程度的局限,总是会对广泛观众中某一部分观众最合适,这一特定群体就是举办这项活动所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国际博物馆学界称之为陈列展览或某项活动的“目标观众群”。
观众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所谓直接调查包括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形式;所谓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方式。
所谓博物馆之友,是为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共事业的公众性团体。
13.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主要包括藏品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以及博物馆学研究
14.博物馆经营管理
了解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了解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
15.数字博物馆
了解其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三)考古学概论
1.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2)了解考古学的主要任务、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史前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4)能运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田野发掘与实验室分析。
2.考查内容
1)考古学概述
1.1)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出土的物质遗存,需要从对这些物质文化的解读来了解古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以重建和补充中国古代的历史。
1.2)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
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了解古物学、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北欧三期论的诞生,从进化考古学向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当代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2)考古学基本概念
2.1)考古学分支与种类
对象时代分支如史前考古、历史考古等,方法分支如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航空考古、分子考古、实验考古等,专题分支如环境考古、人类体质考古、动植物考古、聚落考古、城市考古、农业考古、工业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公众考古等。
2.2)考古的年代学
了解考古学各种断代方法,三期论、地层学、类型学、动物化石、树木年轮和纹泥等相对断代方法,以及碳14、钾氩法、古地磁、铀系法等绝对断代方法的基本原理
2.3)考古发掘
了解考古发掘的规范与操作,水平和垂直发掘,探方和层位的控制,以及出土文物的采集、保存和记录。
2.4)遗址的类型
了解考古发掘的遗址类型,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洞穴遗址、石器制造场、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墓地、窖穴、灰坑、青铜时代的居址、庙宇、宫殿、贵族墓葬、村落和平民墓地,历史时期的城址和墓葬。
2.5)考古材料的整理
了解考古材料的野外处理,分类,类型学方法、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2.6)考古学的阐释
文化历史年表,文化关系,传播迁移,文化生态,文化动力
3.中国考古学知识
1)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各时期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
2)新石器时代
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掌握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范围、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经济形态、聚落分布和葬俗等。
3)青铜时代
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时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点如陶器、铜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
4)铁器时代
了解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点,玉器、铁器、金银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
4.技术、工具与其他文物
1)石器技术与种类
打制石器的技术和主要类型,旧石器技术的发展。磨制石器的发展和主要类型及功能,了解两种石器技术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点。
2)陶器技术及种类
了解陶器加工的特点,技术的变迁,原料处理、形制特征、加工技术与用途的关系,手工、慢轮和快轮的区别与意义。
3)金属技术及种类
铜器和铁器的生产、种类、用途。
5.重建历史
1)重建史前生计
从环境、动物、植物、器物、人类骨骸(食谱分析)和工具来提炼人地关系的信息,了解人类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的转变。
2)重建史前的社会
从聚落形态来了解社会复杂化,人口规模、经济形态、聚落规模和等级、墓葬规模和等级、庙宇、城址和纪念性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3)探索古代人类的思想
了解墓葬的安置、纪念性建筑、玉器、青铜器奢侈品的象征意义,随葬品和墓室壁画如何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宇宙观和生死观。
6.发掘、保护与利用
了解考古发掘是一种破坏,地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人类活动和盗墓成为地下文化遗产保护严峻的挑战,建立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开展公众考古教育活动。
四、文物保护学概论
1.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博物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对于器物毁坏的影响。
2)文物的现代科技断代的主要方法。
3)文物材质和结构常用的现代分析方法。
4)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5)能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
2.考查内容
1)博物馆环境学
1.1)博物馆环境学的任务
温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光源的紫外线比例和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等基本概念。相对湿度、光照度、光源的紫外线比例的测量仪器。
1.2)博物馆环境对于文物损坏的影响
1.3)对于保存各类文物推荐的环境参数
2)文物仪器断代的主要方法及使用的要点。
2.1)如碳-14法的原理和应用
2.2)热释光法的原理和应用
3)文物材质和结构的现代分析方法
3.1)X荧光分析(XRF)的原理和应用
3.2)X衍射分析(XRD)的原理和应用
4)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根据威尼斯宪章的精神,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为:
不改变文物的原貌,保持其原真性,修复部分与未修复部分有明显区别。
修复时,应该保留器物老化产物(如青铜的锈蚀产物),使之 “修旧如旧”。
保护或修复的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使用的保护或修复材料应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投入实用。
在没有合适方法,又非紧急必须时,可采用保守的环境控制方法。
保护和修复过程要做好记录。
在修复中,不允许任何臆造。如对于缺失部分,如没有足够的根据,就不能实行配补。
5)能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
5.1)相对湿度的计算
一个密闭性较好的陈列柜的体积为2立方米,10℃时柜内含有11克水蒸气,试问其相对湿度为多少?由于错误地安装了照明系统等原因,致使柜内的温度升高至30℃,此时的相对湿度是多少?如在柜内同时展出金属和木质藏品,问哪一种藏品可能出现危险?请举例说明,这种危险可能的是哪种类型的?
5.2)溶液的配制
已知乙醇的比重是0.7893,如何较简便和近似地地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苯并三氮唑的乙醇溶液1000毫升。
5.3)光照的控制
为了保护纸质藏品,在博物馆光照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3.1)选择光源:尽可能选用无紫外线的文物灯,至少限制光源紫外线比例。
5.3.2)控制光照度,使之小于50勒克司。
5.3.3)使用热敏或声控制光源,只有在观众接近藏品时,部分光源才点亮。
5.3.4)使用藏品和复制品轮流展出,以减少总的光照量。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文博综合参考书目
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王惠贞编著:《文物保护学》,文物出版社,2009年。
栾丰实等主编:《考古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
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的小编们根据网民搜索习惯第一时间公布了考研考试资讯、考研报考指南、考研复试与调剂、考研英语、考研政治、考研数学、考研专业课、考研综合复习指导、考研招生推荐等相关资讯,给考生朋友们提供学习和参考,祝考生朋友们顺利通过考试。
求学快递网考研专题重点推荐:考研专业课大纲、考研专业课真题、考研专业课试题和考研专业课辅导等最新考研信息,让您轻松备战考研!